/ 新闻

【在线访谈】“低空经济”振翅,云南如何发力?

发布时间:2024-09-06 21:08:29

  “共享产业转移新优势、共建国际合作新高地”。欢迎收看由云南网制作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线访谈。

  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云南工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如何把好产业引到云南?本期,云南网特别邀请云南省无人自主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唐嘉宁,围绕“‘低空经济’振翅,云南如何发力?”这一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低空经济”于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空经济”,它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有哪些?

  唐嘉宁:简而言之,“低空经济”是一种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以低空航空器包括有人航空器和无人航空器为主要的飞行载体,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总体来讲,“低空经济”主要有四大特点:第一是成长空间大。根据“低空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2.5万亿元,预估到“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到5万亿元,体现出一个较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是产业链长。上游原材料及核心装备的制造,例如芯片、电池导航系统、航空涂层等原材料的生产制造;中游装备制造和配套服务,例如整机装备、任务载荷、航空检修及培训服务等;下游产业的辐射应用,例如包括“低空 物流”“低空 旅游”“低空 医疗”等。

  第三个特点是融合性强。“低空经济”可以跟很多产业进行融合,上游可融合新材料产业,中游可融合装备制造、信息产业,下游可与物流、出行、医疗、电力等行业进行融合。第四个特点是辐射面广。因为它的融合性很强,所以带来的辐射面也很广,可以辐射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融合发展。  

主持人:云南发展“低空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唐嘉宁:首先从机遇来讲,云南的地理条件以高原山地为主,在这种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对低空飞行需求更加迫切,给“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目前,低空飞行的规定高度上限是1000米,但实际应用中300米以下是最为广泛的,也是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比如“低空 物流”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时效;无人机电力巡线替代人工攀爬杆塔检修,不仅可以极大降低人力成本,安全系数和标准化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然而,目前“低空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针对云南应用场景所存在的特点和难点问题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突破、创新运用,比如云南的气候及地形带来的飞行环境的挑战,高山峡谷地带风向、风速变化剧烈,对飞行器的结构稳定性、机动性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此外相关政策和管理体系的支撑以及场景牵引、招商引资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主持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被视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的助力解决方式。现阶段此类航空器还需解决哪些技术难点才能更适应市场需求?

  唐嘉宁:从技术角度而言,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技术总是在不断超越,不断突破,当前阶段的技术难点解决后,还会有新的技术难点产生。眼下需要攻克的难点总体来说就是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长续航问题。再从推广应用来看,智能化也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包括对环境的自主感知、对航线的自动规划还有任务的自主决策。此外,低空飞行降噪,降低飞行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主持人:在支撑“低空经济”发展方面,重点实验室发挥着什么作用?做了哪些工作?

  唐嘉宁: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工作肯定是以关键技术的突破、科技创新为主,借用向锦武院士的一句话来说,“低空经济”的发展,在航空技术上需要解决“眼睛、小脑、大脑”作用的问题。

  低空航空器需要具备高效的环境感知、定位和避障能力,发挥“眼睛”的作用,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环境怎么样,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干扰风险;低空航空器的运行环境更为复杂、多变,要突破低空自动控制技术,增强“小脑”的能力,出现障碍能够敏捷做出反应,并确保安全稳定地飞行;以任务为牵引的航空器,要完成从自动执行任务到自主完成任务的转变,意味着航空器的“大脑”智慧要更高,要在感知和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解决自主决策、路径规划等技术难题。

  现在针对“眼睛”和“大脑”的工作,是我们实验室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我们也希望通过实验室的技术攻关能够更好推进云南“低空经济”的发展。

  我们实验室全称是无人自主系统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是以云南高原山地地理条件为背景,解决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系统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应用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目标就是在复杂地理条件下,实现无人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化、自主感知、智能飞控。目前,实验室已经做了很多低空智能飞行方面的工作场景应用,例如高速公路路桥巡检工作、电力巡检、农林方面以及林下经济等都有相关技术应用。   

主持人:除了航空技术,“低空经济”的发展还需要“硬基建”和“软基建”的共同支撑,它们分别是什么?另外,发展“低空经济”,云南还需做好哪些工作?

  唐嘉宁:一般来说,在“低空经济”领域很难把支撑体系明确划分为“硬”和“软”两个方面,它们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低空智联体系”,基础设施网、空中航路网、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低空服务网这五网融合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云南要发展好“低空经济”,我认为应该从攻克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入手,积极实施好市场牵引,丰富应用场景,在这个牵引之下,来加强技术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强化人才培引。我们的市场、人才、技术、产业都有了,以后才能更好更长远地支撑云南的“低空经济”发展。当然,这个过程中还得“立规矩”,从政策法律法规及一些支撑体系建设上,要逐渐让“低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规范。

  统筹:浦美玲 张正 李星佺 赵娟 罗蓉婵 林云冬

  策划:吴珺 张成 高婧婕 宋金艳 张云芳

  记者:张梅焕

  摄像:习喜元 马芷荃 杨思然

  后期:马芷荃 杨思然

  设计:张哲浩 慈曾琪

  编辑:刘曦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