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黄映东:深耕讲台31载,一片丹心育“桃李”

发布时间:2024-09-06 16:07:55

  原标题:【身边的榜样】黄映东:深耕讲台31载,一片丹心育“桃李”

  绵绵文脉,悠悠凤鸣。郁郁葱葱的永胜县第一中学校园内,书声琅琅。467班的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这是黄映东老师正在讲授思政课,讲到出彩之时,回应他的是如雷般的掌声!

  黄映东现为永胜县第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致力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31载。2024年被推荐为全国模范教师,云南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师专家库专家成员,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师”“丽江市先进工作者”“市、县两级学科带头人”“永胜县教学名师”等表彰74项。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全身心的关爱学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黄老师刻在心底的教育理念。作为党员教师,他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担当立德树人使命,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高中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先锋带头作用,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班主任,他非常关注学困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将学生的思想包袱和厌学情绪消除在萌芽状态。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针对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他对其开展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果想创造出彩人生,就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在他的鼓励下,先后有几十名学困生成功逆袭,如愿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位现已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并把黄老师对学生的师爱无声地传承下去。

  黄老师还自愿担任学校心理辅导员,帮助上百名学生走上健康人生道路。他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某班3位同学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黄老师在了解她们的基本情况后,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通过运动的方式走出焦虑心理。后来,三位同学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课堂改革的“排头兵”

  他是一个把思想政治课上“活”了的老师。

  永胜县第一中学389班的刘宝贤同学说:“黄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他经常带领我们看《新闻联播》,把课本理论知识和时政热点相结合,既让我们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又使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黄老师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指导教学。作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他对标新高考改革模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在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创新提出“讨论与谈话结合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把本地的红色文化、边屯文化、学校红色文化发展史等转化为教育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参观名胜古迹和红色教育基地中,了解文化变迁,触摸文化脉络,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作为永胜县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承担“青蓝工程”主体责任,将自己多年教学所得倾囊传授给年轻教师,亲自带领工作室成员到东山乡、鲁地拉镇等偏远山区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全县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发展。黄老师说,只有潜心学术、坚持教研,才能更好地反哺教学,让思政课更具理论深度。为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他以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永胜边屯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中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等课题研究,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宣讲活动的“生力军”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87老党员刘增元的先进事迹对他影响巨大。

  “把教育当成一种崇高的事业奋斗终身,这才是教育者该有的样子!”黄老师总是这样说,并始终在教育实践中践行。他走进各学校和机关单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20余次。黄老师以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经历与感悟为切口,讲述了张桂梅老师扎根基层,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孩子人生梦想的故事;讲述了87岁老党员刘增元一辈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故事;讲述了他31年如一日在平凡的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故事……他用通俗的语言、身边的事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发挥了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生活中的黄老师,亲和力十足,他的同事和朋友常说他既是好同事,也是好爸爸、好丈夫。“黄映东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同事也是非常友好”。永胜一中的老师说起黄老师,总是满心的敬佩。工作之余,黄老师经常陪女儿阅读各类书籍,和妻子相敬如宾,温馨的小家相继获评 “云南省最美家庭”“丽江市民族团结最美家庭”。黄老师说:“感谢生活赐予我的一切,我会以我的真诚和热情来回报生活”。

  师者,以德而耕,收获山河;师者,以爱育人,润物无声。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黄映东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31年如一日,他用平凡教师的微光,照亮不平凡的育人道路。(通讯员:杜青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