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讲不尽的黄河故事丨留住黄河岸边的非遗

发布时间:2024-09-06 08:12:03

原标题:讲不尽的黄河故事丨留住黄河岸边的非遗

本报记者 祁思元

手持红叶草制成的刷子,用前端绒毛轻轻地把颜色刷到木版上,再迅速用趟子在纸的背面走几趟,使颜色均匀刷印到纸张上,一幅以龙为主题的木版年画就跃然纸上。9月4日下午,记者在开封市祥符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孙巧玲的带领下,来到尹式老天成年画博物馆,体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

孙巧玲是土生土长的祥符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从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的。在她的记忆里,木版年画可比现在常见的门神画丰富多了,不仅有秦琼、尉迟敬德这样的大英雄,也有文王访贤、三娘教子这样的历史戏剧故事,还有刘海戏蟾、钟馗捉鬼等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面镜子,捕捉着黄河流域文化的精髓,映照出黄河流域中华儿女朴实、智慧的文化内核。”尹氏木版年画第五代传人尹国法告诉记者,由于年画制作从绘稿到分色,从刻版到印刷,需要几十道工序,学习这门技艺耗费时间长、产品利润低,愿意学的年轻人较少,制作技艺失传的风险在日益加重。

“我们公益诉讼办案组的同志大多是祥符本地人,对木版年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孙巧玲告诉记者,为助力木版年画传承发展,他们多次到朱仙镇走访调查,向多个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组织非遗传承人与相关部门共同参加座谈会,督促朱仙镇政府牵头成立行业联合会,筹建朱仙镇木版年画“老字号”孵化园,组建“政府 企业 景区 传媒”文创团队,建设产研学一体化基地,以系统思维统筹协调保护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

当“雪王”化身手拿刀枪剑戟的年画门神,相关话题迅速在微博吸引了超过6000万次的阅读量。今年春节前夕,河南本土企业蜜雪冰城联名朱仙镇木版年画,推出12组小对联,致敬非遗喜迎新年。新思潮与古技艺的碰撞,让古老的年画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这项非遗的魅力。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朱仙镇木版年画已成为黄河文化的一张名片,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近4000万元。”孙巧玲笑着说,面向省内外大中小学生常态化开展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研学活动,仅去年就接待研学师生1万多人次。同时,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还联合多所高校建立培训实训基地,培养大学生研习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创作、研发产品40多种,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

在刀与木的碰撞、墨与纸的交融中,每一张木版年画都带着质朴的祈愿诞生,穿越千年诉说着黄河文明。黄河岸边,一代代非遗传承人默默坚守着这份手艺,一抹抹“检察蓝”也默默守护着这份传承。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