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创新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海丝扬帆 法治护航
东南网9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徐文锦 实习生 康如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对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也是改革开放重要省份。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迎新机。2021年起,福建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坚持“法商融合、以商带法、以法促商”理念,汇聚高端法务人才和资源,落地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机构,努力打造“立足福建、辐射两岸、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法治服务平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商融合,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走进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服务中心的实体服务大厅,司法、法务、泛法务、知识产权、涉台公共法律五大专区、35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在知识产权服务窗口,福州众韬知识产权事务有限公司案件部经理陈华华正耐心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商标申请人黄铄雯答疑解惑。
黄铄雯是福建省亚太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会员服务部主管。今年4月,她开始为公司商标、版权注册忙碌。“之前,我们申请注册商标需要的资料多、流程长,多亏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协助,仅3个多月就拿到了商标注册申请初步审定公告通知书,服务特别高效!”黄铄雯高兴地说。
要维护知识产权,如何办理?想找律师办理业务,找谁靠谱?在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服务中心,这些需求10分钟就能完成对接,已然成为广大民企身边的“全链条服务中心”。
无独有偶,泉州市按照“法商融合”的建设思路,将泉州丝路法务区融入泉州中央商务区建设体系,入驻31家律所和40余家法务相关企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过深入思考谋划,省委决定发挥优势、立足实际,创新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福建省高位谋划,成立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涵盖30个部门,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法务区建设定位、发展思路等深入论证,不断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出台《海丝中央法务区总体建设方案》《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将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写入地方性法规。
从厦门启航,逐渐扩容至福州、泉州两个片区。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厦门片区先行先试,出台《支持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在完善法务产业生态圈等多方面实践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福州片区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创新“政务+法务”发展模式;泉州片区推动完善一区多园布局,“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入选2023年地方改革典型案例。省、市、县(区)上下一心,全方位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从“一纸规划”到“多点开花”。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海丝中央法务区将法律服务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配套产业,围绕“丝路海运”“两国双园”和金砖国家合作等重大项目,设立RCEP公共服务平台、域外法查明中心等配套机构,出台面向金砖国家法律服务机制,已受理涉金砖国家商事案件100余件,标的金额超25亿元。
筑巢引凤,集聚资源释放红利
随着海丝中央法务区各类高端资源和支撑要素加速集聚,企业在获得便利服务的同时,法务、泛法务产业也获得新的市场和增长点。
厦门海上世界1号楼4层,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占据了这层大部分。这段时间,律所正计划将该层剩下的一处3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租下来,进一步扩大规模。
“厦门作为外向型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活跃,对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巨大。”律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林伟文说,启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后,律所闻讯而来落地于此,目前已成为自贸先行区内最大的律所。去年,律所服务合约标的金额达2500万元,发展迅速。
不仅是法律服务,会计、审计、金融、税务、中介等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各方也正在海丝中央法务区集聚。
高素质法务人才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海丝中央法务区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法务人才智库,做优法律人才“生态圈”。
从今年4月起,青年律师张洁清每月都会在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法务服务窗口轮岗半天,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张洁清来自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今年刚刚入选法务区福州片区首批青年法务人才库。“通过参与拍摄系列普法视频、参加法务区举办的各类论坛及讲座,我不断学习成长,执业方向更加明晰,执业信念更加坚定。”
法务区建设加速推进,离不开数字政法与法务科技的硬核支撑。
海丝中央法务区积极探索法务与现代科技协同发展,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与法务区建设相互融合,“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线上法律服务超100万人次。此外,创新提出“警安法务科技”产业思路,推动建立法务科技共同体,联动110余家企业培育法务科技产业链,年营收超过300亿元。
目前,近4000家法务、泛法务和法务科技企业在海丝中央法务区线上线下集聚,持续释放“1 1>2”的协同效应。
扬帆远航,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持续升温。2023年,福建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10089.2亿元,占同期福建省外贸总值的51.1%。但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相关的法律问题。
不久前,厦门一家企业因遭遇涉外跨境货运合同纠纷发出求助:“我们与南亚一家企业签订了某设备零件的买卖合同,但是该企业支付了首付款后,迟迟不愿支付剩余尾款,并希望解除合同。多轮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对方企业关闭沟通渠道后失联。该怎么办?”
位于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在收到相关函件后,迅速与厦门企业负责人员沟通,掌握案件情况并列出材料清单。经过中立协调、磋商,目前对方企业已同意重新履行合同义务,并愿意支付50%尾款。
作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全球首个代表处,厦门代表处的设立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提供了更多选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时期,海丝中央法务区顺势而为,积极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处理优选之区。
设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泉州国际商事法庭;在全国首创发布《自贸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海丝中央法务区通过制度型开放,积极帮助国内外企业防风险、化纠纷、维权益。据统计,目前已受理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事海事案件近2300件、标的金额超190亿元,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14个。
涉外法治交流合作走深走实。通过连续举办三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承办或协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第七届国际调解高峰论坛等国际性法务活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已吸引海内外6000余万人次关注,为法务区建设注入更多动力。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创新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未来我们将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省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在运行机制上再突破,在平台整合上再升级,在产业生态上再优化,推动法务、泛法务与金融、科技等关联行业聚合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推出更多优质法律服务产品,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福建样本和方案。
青年学子看改革
以改革精神破解难题推动创新
□周典熹(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学生)
聚集法务人才,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与高端法务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发挥地理优势,为涉侨涉外法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闽山闽水物华新·全面深化改革的福建实践”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活动中,我切身感受海丝中央法务区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福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法治保障作出的不懈探索。
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并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范例,福建立足实际,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从无到有、从零起步进行摸索和实践,不断创新政策举措,一路攻坚克难,走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新路。瞄着问题去改革,着眼解决问题去推进。比如,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的服务窗口和工作室集聚法务、泛法务等各方面服务,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积极打造全链条服务中心。期待海丝中央法务区继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更好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