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文之窗】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前进方向在哪里?如何摆脱敌重兵的围追堵截?到哪里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寻甸县,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4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中革军委总部进驻柯渡镇丹桂村,对抢渡金沙江作出具体部署。1936年4月4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率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达寻甸县,于4月9日进行了著名的六甲阻击战,之后进军滇西,连克数座县城,于4月28日从丽江石鼓渡口胜利渡过金沙江。图为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云南日报社记者 杨峥 摄
主动求变开新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党和红军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空前团结。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中央红军选择正确的战略转移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蒋介石部署40余万兵力,企图在遵义一带歼灭红军。中央红军由遵义北上,为避免不利决战,在土城主动撤出战斗,一渡赤水进入川南,为摆脱追敌,集结云南扎西地区。
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2月5日至10日在扎西地区召开系列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改组了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在扎西,红军经过整编、扩红,充实连队,进一步增强了战斗力,为适应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奠定了基础。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变换作战方向,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在敌重兵之间迂回穿插,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重回川南,四渡赤水,折返贵州,随即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又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出现了毛泽东所预料的“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有利情况,为西进云南创造了条件。
将军石 寸新元 供图
乘虚入滇佯攻昆明
当各路国民党军向贵阳以东集结时,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突然兵分两路,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人防线,继续南下,而后向西,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向云南挺进。
号称“云南王”的龙云既担心红军占领云南,推翻他的统治,又担心蒋介石“假道灭虢”。他急令李崧独立团赶赴富源、调滇军刘正富旅开往兴义堵截红军。蒋介石也调整部署,企图将红军围歼于宣威、威宁地区。
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将计就计,令红九军团继续单独行动,由贵州水城地区向滇东北的宣威地区进军,吸引国民党“追剿”军主力向北;红一、红三、红五军团除少数兵力阻滞国民党军外,主力红军则以神速动作向滇中挺进。
4月24日,红一军团前卫一师二团到达富源,与滇军李崧独立团遭遇,经过激烈交战,红军在白龙山和糯岗一带两次打垮李崧独立团,踢开了这个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中央红军一路势如破竹向滇中挺进。
4月27日,红三军团攻打沾益,红一军团占领马龙,掩护中央纵队前进。途中,中央纵队先遣分队截获一辆国民党军车,车上载有云南十万分之一比例的军用地图20余份。这对没有云南军用地图的红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当天下午,中革军委领导根据这些地图精准规划出西进的行军路线。晚上作出“28日野战军开始西转,求速达寻甸、松林之线”的决策。
此时,昆明兵力空虚,龙云向蒋介石紧急呼救,急电孙渡取捷径直赴昆明,又调各地民团集中昆明守城,结果又进一步削弱了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
红军渡江纪念碑 寸新元 供图
分兵夺取各渡口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经过两个月的机动作战,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中革军委于4月29日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决定“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
同日,红三军团占领寻甸;红一军团先头部队袭占杨林、攻克嵩明,威逼昆明,沿途大造声势,要“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迫使国民党孙渡纵队进一步向昆明靠拢;红九军团在宣威扩红200多人后向会泽挺进。
5月1日,毛泽东到达金沙江边小仓街,经过勘察,调整了渡江点,决定在洪门渡、龙街、皎平渡附近渡金沙江。这一决定使中央红军的渡江点增多了,江岸线增长了,既可分散敌追兵,又可增加渡江成功的可能性。只要有一个点抢渡成功,红军就有生存的希望,就有可能打破敌人将红军聚歼于金沙江南岸的图谋。
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前进,红九军团侧翼掩护并相机袭占会泽,各纵队之间相互配合,交替掩护,进展神速。红一军团继续“引敌人向西”,将大部国民党军吸引至元谋方向。此时,蒋介石虽认定中央红军“渡金沙江无疑”,却弄不清楚中央红军究竟在哪里渡江,只说“巧家至永仁一段江防至为重要”。
当天,红一军团第四团先头分队3个连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不费一枪一弹巧取了禄劝、武定、元谋三县,直趋金沙江畔。
5月2日,刘伯承率干部团一个营及工兵,化装成国民党军队,以一昼夜行军100余公里的速度,于5月3日傍晚赶到了皎平渡口。在当地人张朝寿的帮助下找到一条旧船,另夺得一条从对岸划过来的船,利用这两条船,先遣连连长萧应棠率部摸上对岸,夺取了北岸渡口。
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第十三团于5月4日抵达金沙江畔的洪门渡,但只弄到一条渡船,加上此处水流湍急,无法架桥,大部队难以迅速过江。同一天,红一军团主力到达龙街,因龙街江宽水急,加上国民党军机常低空袭扰,架设浮桥没有成功。
临机调整火速渡江
干部团渡江后,迅速控制了南北两岸渡口。刘伯承令干部团主力迅速翻过中武山,猛攻通安镇,直抵会理城下,打通了渡江前进的通道。5月3日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军委纵队赶到皎平渡过江,与刘伯承等在北岸组建渡江指挥部,指挥渡江。刘伯承制定出《渡河守则》,精细规划渡江步骤,严明渡江纪律。红军在张朝寿等人的帮助下,又找到了4条大船,并联络了川滇两岸30多位船工,大大加快了渡江进度。
当中革军委得知红三军团在洪门渡所得渡船很少,红一军团在龙街渡口架设浮桥没有成功时,利用追敌万耀煌部在团街踌躇不前的时机,于5月5日下令,除留红十三团在洪门渡过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主力全部火速赶往皎平渡过江。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渡江,董振堂等指挥红五军团在石板河坚决阻击敌人,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多次打退追敌的进攻,完成任务后,交替掩护,撤出阵地,赶到皎平渡渡江。
5月3日至9日的7个昼夜里,2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利用6条船,从皎平渡口成功渡过金沙江,未掉一人一马。两天后,敌人追兵赶到江边时,红军已无影无踪。担负掩护任务、独立作战的红九军团,攻占会泽后扩红1500余人,于5月6日从树桔渡全部渡过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执笔:张李明)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