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98%从中国进口!挪威发现欧洲最大稀土矿,储量约880万吨,专家直言不可能离开中国稀土技术【附中国稀土产业链全景图】

发布时间:2024-06-11 15:53:06

图源:摄图网

6月11日,挪威稀土矿业公司宣布,在挪威东南部发现了欧洲最大的稀土矿藏。据外媒报道,这一发现可能对减少挪威对中国的依赖产生重大影响。

据悉,该稀土矿被命名为芬斯费尔特,位于奥斯陆西南约108公里处,初步勘探显示其稀土储量高达约880万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据知名顾问服务公司科进集团的估算,其中17%的稀土是珍贵的钕和镨。这两种稀土元素是生产高性能磁体的关键材料,对于现代工业而言至关重要。

根据挪威稀土公司(Rare Earths Norway)的一份声明,该地区的密集试验钻探已经进行了三年。芬斯费尔特的开采工作将于2030年开始,仅第一阶段就需要投资约3390亿挪威克朗。

据媒体报道,当前欧盟使用的稀土有98%从中国进口,目前欧洲大陆没有任何在产的稀土矿,而稀土的用途也十分关键,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家电等等都离不开它。有专家直言,稀土产业最重要的还是后加工端,这是中国稀土能成功的秘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拥有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中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位列世界第一,却曾因缺乏技术支撑,长期受制于人。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曾预言稀土的重要性,他创新提出的串级萃取技术使中国稀土成为战略资源,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受制于人的困窘局面。

目前,我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实行总量可控,由六大集团完成,因此我国稀土产业上游和中游参与者仅为这六大集团。稀土产业链下游稀土精密加工成稀土功能材料的代表性企业有中科三环、领益智造、安泰科技、银河磁体等。稀土回收代表性企业有华宏科技、南方稀土。

中国稀土储量大、供给量大、消耗快。根据美国USGS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稀土总储量约为1.3亿吨,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33.8%。

“十四五”期间,我国稀土供给或仍将依旧受到国家开采总量指标的限制,预计打黑、环保等供给侧高压政策仍将持续。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需求或将进一步扩大,对上游稀土需求也将会有所提高,前瞻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稀土开采总量或将有所提高。从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也可看到,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为: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2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为11.5万吨,较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高,其中较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增长19.05%和18.31%。同时,结合国家发布的《稀土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情况,初步估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或将不超过18万吨。

在稀土回收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稀土回收利用率将会进一步提高,初步估计,到2025年,我国轻稀土矿选矿回收率有望达到85%;离子型稀土矿采选综合回收率有望达到90%;轻稀土冶炼分离回收率有望到94%;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回收率有望达到98%。

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在当前碳中和以及经济复苏背景下,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领域贡献稀土需求的主要边际增量。在设备更新及“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3C电子、节能电机、风力发电等的需求预期回暖,下游需求有望持续向好,将有望带动稀土产品需求增长

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在当前国内开采总量指标收缩、进口量减少的趋势下,稀土废料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对原生稀土供给的重要补充。过去几年在稀土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趋势中,回收利用企业业绩受到影响。在稀土供需结构改善、市场价格企稳回升的背景下,稀土回收利用企业有望受益,关注相关企业业绩修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