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2月19日,“同心奔向未来,圆青春梦”兖州千名学生新年交流会在我市举行。市委书记于洪生出席并讲话。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伟杰,首届“全国杰出工程师”、紫金矿业首席科学家蒋开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友顺,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强国青年科学家”闫开琪,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俊国等5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媒体记者谢泽华、方晨英摄)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伟杰:在服务龙岩建设发展中努力实现个人抱负和人生理想
我是龙岩人,虽然离开家乡到厦门大学学习、工作三十多年,但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看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
厦门大学与龙岩山海相连,缘分很深。厦门大学在龙岩创办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八年;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台海局势紧张,厦门大学理学院、工学院内迁新罗区东晓、西南。也就是说,厦门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中,有近十分之一的篇章是在龙岩创办的。在厦门大学最艰难的年代,是龙岩人民用宽广的胸怀和热情的接纳,保证了厦门大学的办学历史不被动乱的时局所打断。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近两年来,市校交流更加密切,产业、科技、人才、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比如,双方签署了新一轮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逐步走出一条校地融合发展的新路;龙岩中医院列入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序列;由厦门大学师生专门创作的话剧《长汀往事》在汀州客家剧院成功上演;厦门大学旧址联合修缮保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些都书写了校地联合发展时代的新篇章。
我注意到,近年来,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集聚龙岩”行动计划,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学子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特别想提的一件事是,2022年12月,市委书记于洪生带队到厦门大学召开人才推介会,亲自向厦大学生和老师推介龙岩,并建立每年引进10名厦大优秀学生的长效机制。这充分体现了龙岩市委、市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寻找人才、吸引人才的大格局。
同样,厦门大学把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在高层次人才和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厦门大学的优秀教师中,很多都来自龙岩,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人才资源。他们也非常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龙岩也是厦门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之一。约有3000名厦门大学校友投身到龙岩的各个行业,努力在服务龙岩建设发展中实现个人抱负和人生理想。
未来,市校双方可在引才引智、科技赋能、人才赋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夯实厦大与龙岩世代相传的深厚友谊,厦门大学将全方位助力龙岩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树再高大,根在家乡。我们的家乡是个好地方。衷心希望全体延吉学子都能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文明、更加美丽。
(综合媒体记者 邱惠英)
首位“全国杰出工程师”、紫金矿业首席科学家蒋开希:让事业平台与个人共同成长、共同成就
此次活动的举办,充分体现了龙岩市委、市政府对广大龙岩学子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龙岩涌现出紫金矿业集团、龙工、龙净环保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以及张一鸣、王兴、陈景河等成功企业家。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紫金矿业集团。1982年,陈景河董事长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在紫金山进行了10年艰苦卓绝的金、铜矿勘探找矿工作。经过十年的坚持和成矿理论的创新,找矿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紫金山从一个只有5.8吨黄金储量的“鸡肋”小矿,发展成为拥有316吨黄金储量的特大型金矿。同时,还发现了储量超过300万吨的特大型铜矿。从开发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开始,经过30年的发展,紫金矿业从一个县属小矿业公司,成长为在17个省(区)、15个海外国家都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的公司,位列全球金属矿业公司第8位。 2023年,矿山铜产量将达到101万吨,成为国内第一家矿山铜产量超100万吨的公司。
说起我和紫金的缘分,我们有26年的技术合作历史,我见证了紫金的成长和走向世界。我认为科技应该通过企业和企业家来实现价值,于是2019年我离开了工作生活了32年的北京,全职加入紫金矿业。紫金矿业的全球化裂变发展、绿色转型战略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为我提供了广阔的项目舞台和机制支持,让我能够聚焦世界技术前沿,完成多项重大资源利用研究,取得多项突破,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技术团队,并有幸获得首届“全国杰出工程师”荣誉。
紫金矿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杭紫金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背后是一大批在青春岁月里扎根山区、无怨无悔打拼的年轻人。企业与人才相得益彰。如今紫金矿业已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需要更多年轻人才的加入,去年就招收了29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龙岩从来不缺机会,也不缺像紫金矿业这样的创业平台。希望年轻一代不仅着眼当下、志存高远,更能沉淀下来、扎根其中,让事业平台与个人共同成长、共同成就。
如今,紫金矿业是世界有色金属研究的领军企业,也是创业创新的最佳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攀登科研高峰,期待大家在紫金矿业实现人生目标,共同打造紫金矿业的全球矿业梦。
龙岩需要年轻人才,也能培养年轻人才,这里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你有梦想、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在这里绽放光芒、实现人生价值。
(综合媒体记者 邱惠英)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我们要扎根家乡、回来建设家乡
面对礼堂里上千名年轻学生,谢友顺说:“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心底的那根线还是在家乡。我反复跟学生讲,要做有家乡的人,要做会说当地方言的人。”
谢友顺希望,龙岩学子无论将来事业发展如何,飞得再高、再远,身上都要留下家乡龙岩的印记。他说:“我们要做有根的人,因为根扎得越深,发展才能越好。俗话说,根深叶茂,哲学家牟宗三说,‘人才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村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根系。我们生长在哪里,那里的水土养育着我们,我们长成什么样子,都和这个地方有着很深的关系。”
人才是最永久的生产力,智慧是最大的财富。谢友顺认为,“有人才、爱人才、用人才”才能建设好家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先立人,人立则万事兴”。只有引进人才,把人“立”起来,才能把一切做好。人能尽其才,万事皆可成。现在,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好准备,我们要回应家乡的期望。龙岩这么重视人才,作为龙岩的学子,我们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成才,成为人尽其才的人,这就是我们对家乡的态度。
“龙岩是个好地方,这几年变化这么大,机会这么多,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取得成功。回家乡建设也许是你人生中很棒的第一站。因为你熟悉家乡,了解家乡,家乡也会帮助、指引你,所以这个地方可能更适合你。”谢友顺说:“世间万物,都源于艰辛。虽然我们龙岩有偏远、艰苦的地方,但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从艰苦的地方出发,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就是更好的成就。”
谢友顺说,这个春节回来,不仅要带回自己,更要带回财富、智慧、心灵,把我们挚爱的家乡、美丽的龙岩建设得更好。祝愿龙岩越来越好!
(综合媒体记者 曾平)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强国青年科学家”闫开琪:把自己的命运和家乡高质量发展联系在一起
我是上杭人,1985年出生,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从2005年离开家乡去上大学,我在外“漂泊”了18年多。对于我们这些从闽西大地走出来的人来说,一路走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家乡的滋养。闽西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耕耘在阳光下,读书在雨中,诗书气节代代相传。”今天看到这么多青年朋友在座,我非常高兴。你们和很多不在场的同学们都充满活力,是闽西300多万人民的骄傲和未来。
“知中国、服务中国”是母校南开大学的办学宗旨,也是我的座右铭。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家国情怀。2009年,我被南开大学保送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选择了新材料专业。当时,我国正在研制载人深海潜水器,新型浮力材料是深海潜水器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这也是世界顶尖技术,这项核心技术在国外是拿不到、买不到的。为了突破这个技术瓶颈,我们团队历经千百个日夜的艰苦奋斗,研制出了一种头发丝直径大小的高性能玻璃微球新型浮力材料。真可谓“十年磨一剑,一日可破”。最终,我们把自主生产的浮力材料运用到国家重大武器“奋斗者”号上,实现载人万米深潜,解决了该领域的诸多难题,使我国在载人深海潜水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总是和家乡结缘,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家乡的哺育。作为龙岩人,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这些年,听到家乡的每一个变化,看到家乡的每一个变化,我都感到欣喜和激动。我们闽西正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条新的高铁线路已经开通,新机场即将建成,这里有紫金矿业、德尔科技、龙井环保等一大批优秀企业,还有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年轻人要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想,作为鄢山青年,我们能把自己的命运同家乡的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家乡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人才的贡献,今天的家乡和20年前已经有很大不同了。今天在这里,我号召广大鄢山青年朋友,好好上大学,学点东西,把理想、抱负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去,在这里也能报效祖国、实现梦想、回馈家乡。更重要的是,我们根在龙岩,心在闽西,你们心中的龙岩明天是什么样子,明天的龙岩就可能发展成什么样子。最终,我们不管是留在家乡,还是在外打拼,都要努力为家乡增光添彩。家乡需要我们,我们也会义不容辞,通过各种方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合媒体记者 邱惠英)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俊国:共同投身老区建设,让龙岩这条“巨龙”飞得更高更远
“家乡不仅是我实现事业抱负的好地方,也是我生活幸福感很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我的亲人。”交流会上,在上海某大学工作的龙岩本地人陆俊国动情地说。
多年来,卢俊国引导和帮助了大批龙岩学子到外地留学、考入高校深造,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引导和支持他们回乡就业、创业。
卢俊国对龙岩近年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我带领团队与福建侨龙、龙马环卫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看到龙岩形成了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化、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和创新平台,一大批重大项目蓄势待发,为龙岩学子回乡创业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此外,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也涌现出“龙岩军团”这个响亮的名字。我还参加了每年正月初三举办的龙岩互联网新人新年沙龙,这是当地人才相互赋能的平台,8年来帮助和成就了很多人梦想,为人才在龙岩就业、创业、谋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卢俊国认为,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等政策相继出台有关,也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爱才、爱才、引才的浓厚氛围和各单位、企业的优厚人才政策有关。
交流会上,陆俊国还分享了两个龙岩青年回乡发展的例子。“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投身家乡环保事业的叶启新,正是基于家乡企业提供的优质平台和发展机会,将美丽家乡建设与个人价值实现紧密结合起来,选择在2021年加入龙净环保。”另一位是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生陈少文,毕业后放弃省外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在龙岩市第一医院工作,投身家乡医疗事业。医院派他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深造,他还参与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和学习平台。”他说:“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鲜活事例,很好地证明在我的家乡,同样有一个做事、实现梦想的大舞台。”
一年之计在于春,陆俊国认为,正月初十,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了“万名延吉学子回乡行”活动,于红生书记等市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大家亲切交谈,体现了家乡对学子的关心和对人才的最大诚意。
卢俊国说,何必远道而来找工作,家乡就是好地方!家乡的发展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今后,他将继续宣传推介家乡,推动更多龙岩优秀青年毕业后回来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吸引更多外地青年到龙岩发展,投身到老区建设中来,让龙岩这条“巨龙”飞得更高、更远。
(综合媒体记者 曾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