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该怎么做#】优秀的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有自己的做法,也有自己的不做法。具体来说,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首先要规范自己、树立榜样,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最后要鼓励孩子,营造轻松的家庭教育氛围。那么,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 无优考网分享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家庭教育中家长该怎么做?
1. 自律并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极大。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长期陪伴的良师益友,因此他们的性格、思想、理想、言行举止、人际关系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父母有正确的教育责任开始。教育不只是学校和社会的事,父母也要参与其中。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但要依赖学校等教育机构,还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当父母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关爱而不溺爱,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责任感就会被唤醒,孩子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无论品学兼优。
3.以鼓励为主,营造轻松的家庭教育氛围
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生活压力,使得更多的人在面对家人时会产生负面情绪。极不稳定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不可取的。回到家后,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给孩子展现积极健康的状态,营造轻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另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尊重孩子平等沟通,减少惩罚和责备。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引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认真履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2、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很多行为举止都会让孩子去模仿,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适当批评。评判时要保持冷静。可以先表扬优点,批评缺点。也可以先批评自己,再评判孩子。毕竟,孩子没教好,是父亲的错。
3、表扬和奖励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教育中很好的激励手段。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可以给予他们言语上的表现或者身体上的亲昵,但一定要表扬事物本身。可以用书本奖励或者兴趣爱好作为奖励,来正确引导孩子。
4、一个家庭要发展好,需要有好的氛围,好的氛围也有利于教育。家长可以多陪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外出游玩、逛街、兴趣爱好活动等。这样,家长可以在活动中加深和孩子的感情,发现孩子的需求。
5、谈话。谈话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教育孩子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定要记住谈话的场合和方法。
3.家庭教育的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
即教导孩子在言行上要谦虚、恭敬。文明礼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的保证,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礼貌教育的内容包括:
(1)教育孩子尊重、关心他人,真诚谦卑,培养帮助别人的思想观念。
(2)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3)培养孩子开朗大方的品行。培养孩子文明礼貌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家长要在思想、道德、情操、气质等方面做好孩子的表率。
2.公共道德教育
简称“公德”或“社会公德”。是指全体社会公民公认并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对社会风俗具有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其内容包括:遵守公共秩序、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互相尊重、讲究卫生、保护文物、爱护公共设施、救死扶伤、反对环境污染等。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共同义务。儿童的公德教育应从小抓起,逐步培养其注意公德的习惯。家长在公德教育上要为孩子做好表率,起到表率作用: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
3.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即道德教育。它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素质教育,即把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观念和行为规范转化为儿童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侧重于后者,一般指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团结、友谊、诚实、勇敢、守纪、文明、勤俭等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榜样作用,提高子女的道德意识,丰富子女的道德情感,培养子女的道德行为。
4.诚信教育
教育孩子诚实做人,不欺骗。对孩子一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忠诚于祖国和人民。
(2)对老师、同学、朋友要真诚、诚信,说话算数,遵守承诺。
(3)学习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求虚名。
(四)在工作作风上,要言行一致,讲真话,不弄虚作假,不撒谎骗术;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不掩盖。
(五)做诚实人、说诚实话、做诚实事。
基本方法是:
(1)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为儿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2)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把孩子的不诚实行为防患于未然。
(3)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鼓励孩子承认错误、改正。
(4)孩子撒谎,家长应先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切忌简单粗暴。
5. 友好教育
是指父母教育子女与家人、同龄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子女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矛盾和冲突。其主要内容有:
(1)激发同情心,培养帮助他人的心态。
(2)培育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行为。
(3)培养互相谦卑、尊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4)养成礼貌、友善待人的态度。
6.同情心
同情心是指理解别人的需要、愿望和愿望,对他人的困难或不幸表示同情和怜悯。同情心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同情心可以限制自己的私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家长应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反对任何对别人冷酷无情甚至残酷的态度。
(2)培养幼儿救死扶伤、救危济困、见义勇为、帮助别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3) 儿童不应嘲笑、戏弄或欺负有身体缺陷或智力障碍的人。
(4)教育儿童爱护小动物,帮助有需要的人,对同学、同胞要有爱心、宽容,即使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也要出于团结的愿望,帮助他们重新进步。
7.纪律教育
指遵守集体规则的教育。遵守纪律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任何活动成功的保证。纪律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人格成熟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其基本方法是:
(1)讲解各种规则、制度、秩序的要求,以及遵守纪律、完成任务的意义,提高孩子遵守纪律的意识,帮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3)为孩子树立榜样。
(4)配合学校教育,要求幼儿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8.艰苦朴素教育
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教育。艰苦朴素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德。在家庭中,重点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具体在学习上,可以注意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个人生活上,朴实大方,不追求奢华,不浪费零花钱。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从孩子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
9.勇气教育
就是教育孩子有勇气和胆量去克服外在的困难和障碍,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的人,才有不畏困难和力量,为了正当的利益,不畏惧困难和力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勇于探索创新,主动承担起重要的责任。要帮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勇敢不是鲁莽,鲁莽只是不问理由、不计后果、不分是非的盲目行为。要引导他们选择真正勇敢的行为模式。用正面的鼓励和强化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对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的孩子,要多给他们讲话的机会,多加鼓励,在经常表扬的同时,不断对勇敢行为提出新的要求。
10.集体主义教育
是指培养儿童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关心爱护集体中每一个成员。这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助于增强儿童的组织意识和纪律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主要途径有: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培养孩子对集体的热爱之心。
(2)鼓励和表扬关心集体的良好行为,培养集体责任感。
(3)教育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4)教育孩子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11.爱国主义教育
即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爱国是人们对祖国怀有的一种深厚感情。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而且是理想教育和其他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其基本内容是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的独立、自由、领土完整和富强而献身。其途径有:
(1)热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要教育孩子热爱自己周围的一切,就是要把热爱祖国和热爱家庭、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老师、热爱同学联系起来。
(2)要正确介绍我国国情,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以便他们长大后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做好准备。
(3)从小开始,把热爱祖国的思想灌输到孩子生活的每个方面。
12.人生观
指关于人生意义、目的、价值观和道路的基本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幸福观、生死观、音乐观、荣辱观、爱情观等,对人们选择人生道路、人生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的形成是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实践等因素决定的,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正确的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把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观。家庭教育在儿童人生观的培养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13.幸福观
指对幸福的基本看法或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体现,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对幸福的看法是不同的。正确的幸福观反对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主张以劳动创造为本质、以集体事业为核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吃苦、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视为最大的幸福。父母要教育子女把个人的幸福与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痛苦与幸福的矛盾,鼓励子女通过劳动获得幸福。
4. 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禁忌
第一禁忌:不要和孩子打架
父母的慈爱真是可怜,他们为了爱,为了孩子的未来,拉扯着孩子,推搡着孩子。有时候,他们拉扯不上孩子,也拉不上孩子。最多就是生孩子的气,然后对孩子发火。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压力很小,最好不要见面。何必呢?孩子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和父母吵架。父母注定要输。最好尽可能用理解和同情来对待成长中的宝宝。
禁忌二:不要过度保护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是在无菌室里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出无菌室,必然会生病。我们的宝宝也一样,过度的保护,让他无法在自然的社会状态下学习、成长。有一天,他离开了父母的保护伞,才发现社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和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不一样?这样的过度保护,对于我们心爱的宝宝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禁忌之三:不要比较你的孩子
我们都可以讲个体差异,但是我们经常要求哥哥考试考100分,然后以哥哥为榜样,要求弟弟考试考100分。从此以后,我们事事都拿哥哥和弟弟比较,奖优罚劣,直到兄弟反目成仇才罢休。这不是在破坏孩子之间的关系吗?一旦孩子之间的关系破裂,谁会伤心呢?
第四禁忌:不要恐吓或贿赂
如果你经常说:“你不写完作业我就抛弃你。”有一天他会发现,他不写完作业,父母不可能真的抛弃他;或者你说:“你快点写完作业,我就给你十块钱。”有一天,当你要求他做某件事时,他可能会开始和父母谈判。威胁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贿赂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功利,只有在有利的时候才愿意做事。
禁忌五: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大人经常在言行中带有负面的批评,这些负面的评论久而久之就会进入孩子的脑海,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自我认知。这样的自我认知一旦固化,这些标签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魔咒,会束缚着我们心爱的孩子一辈子。俗话说:爱他就别伤害他。我们怎能用这个魔咒去束缚我们辛苦养大的孩子呢?
第六禁忌:不要强迫事物发展
如今,在“输人不输战”的观念下,父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不管孩子是否成熟,什么都想快速实现,让正在成长的孩子背负了太多成长的负担,快乐的成长过程变成了令人窒息的噩梦。逼迫孩子成长真的有用吗?不如让孩子自然成长。成长需要时间,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替孩子长大。
第七禁忌:不要无缘无故地怀疑
有时,在事情真相尚未查明之前,我们总是坚称这件事是我们所爱的孩子做的,并威胁他承认。但我们往往事后才发现我们错了,然后以非常慈爱的态度试图赢得孩子的原谅。这种毫无根据的怀疑几乎每次发生都会上演。一个被怀疑的孩子能相信谁呢?
第八禁忌:不要求、不强迫、不放弃
父母对孩子应有合理的期望,不应提出过多的奢侈要求,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不应过度的强制。同时,无论情况如何糟糕,也绝不应放弃有血缘关系的宝贝。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爱和耐心,经过很多成长的考验,才能造就一个能治国利民的人才。以上这些,或许能给家长一些参考,一些反思,一些启发。只要用心,自然会体会到很多奇妙的方法和用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一路阳光灿烂,美好如初。
第九禁忌:不要唠叨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讨厌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没完没了地唠叨。”唠叨是一种精神疲劳轰炸,没有人愿意被没完没了地唠叨。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其他的管教方式,摒弃老一套的唠叨方法。唠叨只能把父母的情绪发泄给孩子,孩子会被这些情绪感染,无处发泄,只能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第十禁忌:别让孩子承担罪责
不适当的惩罚,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愧疚感,孩子会背负着沉重的愧疚感走过一生,又怎么能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呢?所以,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只要告诉他事实,不要批评他的性格,多说中性的语言,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婴幼儿文件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