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对欧洲旅游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作为2018年“中欧旅游年”的组织者,欧洲旅游委员会(ETC)执行主任爱德华多·桑坦德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中欧旅游年能够促进双方游客和投资的增长,也成为中欧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的机遇。
爱德华多·桑坦德透露,在中欧旅游年的整体运作中,ETC迄今已投入约410万欧元开展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营销活动,希望提升欧洲旅游目的地,特别是那些知名度较低的目的地的知名度。
一个可比的数字是,2013年,欧盟委员会宣布将拨款1030万欧元预算,支持ETC制定长期战略规划,在海外市场推动欧洲旅游业,其中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市场。
五年过去了,针对中国市场的预算至少增长了四倍。根据欧盟旅游委员会的规划,到2020年,中欧旅游年的这些营销活动每年将至少为欧盟带来30万中国游客,为欧盟经济贡献超过10亿欧元。
他也坦言,中欧旅游年不只是旅游,也有政治因素,政府希望中欧两国人民能够加深相互了解,开展民间友好合作对话,具有外交意义。
《21世纪》:今年中欧签证便利化方面可能会有哪些突破?
桑坦德银行:我们有很大的政治意愿来简化签证流程,但由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因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工作是让获得签证的过程尽可能简单,缩短时间,让处理请求变得更容易,利用技术让流程更加方便用户,人们不再需要亲自前往领事馆或签证中心。我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因为这是由上级领导决定的,但签证确实是增加中国和欧洲之间客流量的重要因素。
《21世纪》: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欧洲旅游目的地和企业有何影响?
桑坦德银行:欧洲旅游公司和目的地需要更加数字化,使用微信等移动应用程序推广欧洲,并在各地连接更多的移动支付,包括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21世纪》:中国企业与欧洲旅游企业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业务上,还通过投资并购、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进一步联系在一起。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并购欧洲旅游企业的浪潮?
桑坦德银行:我认为未来的机会在中国,因为人口红利、国力等等。中国大型企业在欧洲考察市场机会非常明显。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它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对双方的旅游和相互了解都有帮助。
《21世纪》:欧洲三大度假村均以与中国企业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进入中国后发展速度加快。您认为欧洲旅游巨头进入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桑坦德银行:中国旅游业有很多大企业,可以和欧洲企业合作,形成双赢局面,双方都能赚钱,否则就会有商业冲突。中国大企业喜欢追求规模,因为中国市场大,虽然利润不多,但还是有利润的。欧洲市场小,但利润相对大一些。中欧企业应该找到一个折衷方案,防止价格倾销。每个人都应该能够享受旅行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富人。否则,旅游业就会变成一个小众市场(),有些地方只有富人才能去,有些地方中产阶级才能去,穷人就不能去旅游。欧洲旅游业应该向所有群体开放,覆盖所有需求。比如你没钱,不一定非要住五星级酒店,市场上一定有住宿产品可以选择。
《21世纪》:您怎么看待欧洲赴华旅游市场?总体来看,中国出境游表现好于入境游。您认为中国入境游应该如何发展?
桑坦德:欧洲人到中国旅游的机会和潜力很大,因为中国对欧洲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国家。很多到中国旅游的欧洲人还只去上海、北京,他们不知道中国有很多省份。我觉得这跟我们推广欧洲旅游很像,中国需要让更多的欧洲游客知道那些不太知名的地方。
签证是中国入境游的一个难题,另外,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应更加灵活。中国游客似乎更注重城市,但欧洲人对城市游兴趣不大,他们更喜欢乡村、自然、奇观、风土人情、民族服饰等。
(编辑:李庆余,邮箱:)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广东21世纪环球经济通讯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