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

菌草技术助力一带一路,林占熺跨越山海点燃星星之火

发布时间:2024-09-22 04:03:36

林战辉的办公室里,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用红色的五角星标注着蘑菇草技术已经传播到的国家和地区,地图密密麻麻,让人触目惊心。

他常常站在地图前沉思:“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9年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菌草能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新兴产业,造福当地老百姓。”

金秋的北京,阳光明媚。记者再次连线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辉。一则感人的故事穿越时空,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林占辉(左)与刘长富视察菌草长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跨越山海带来6箱蘑菇草点燃星火

1997年5月,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彭阳县迎来了一位满身风尘的来客,他叫林占辉,今年54岁,是福建省农业专家,蘑菇草技术的发明人。

林占辉带着菌草研发团队的几名技术骨干,肩负着艰巨的使命,他们扛着6箱菌草,不分昼夜,跋涉2000多公里。

1997年4月,在闽宁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签署了联席会议纪要,蘑菇草技术列入闽宁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辉是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此前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冠军”。习近平任命林占辉,是希望菌草技术能在宁夏最贫困的地区西海固扎根,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当时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受西海固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影响,种植的菇草长势较慢,他利用当地的玉米芯等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培育菇类,帮助村民先富起来。

一个多月前,记者致电林占辉时,这位79岁的老人正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黄河进行考察,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菌草种蘑菇的技术比较简单,村民容易掌握,最能帮助贫困户。”说起那段经历,林占辉笑着说,“那是我第一次来西海固,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连彭阳村叫什么名字都记不清了。”

林占辉提到的村子是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那里的村民没有忘记他。

我们刚进村动员村民时,响应的农户有70多户,但真正决定种蘑菇的只有27户,10月份开始种蘑菇,近8个月连摘3季,平均收入3000—4000元,一年就有这么多收入。一个50平方米的蘑菇棚,农民的收入比种27亩小麦还多。

小岔沟村一片混乱!

64岁的倪忠平是第一批种植户之一。林战辉团队在推广香菇种植技术时,就住在他家。他清楚地记得与林战辉的第一次交谈。

“你在村里很有威望,希望你能带头种地,有什么困难吗?”

“温室大棚、棚膜、棚帘的投入有政府支持,但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也不是个小数目,很多村民负担不起。”

“我会协调这个问题,并与县里沟通,争取贷款。”

“村民们对技术掌握不够,我担心你离开后会出问题。”

“我会在村里留几名技师进行指导,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们,直到掌握技术为止。”

就这样,在彭阳县相关部门的协调动员下,古城镇小岔沟村、高庄村、白杨镇罗堡村、辛集乡姚河村等地,蘑菇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彭阳,林战辉的策略是“集中连片”把27位菇农集中在一起进行指导,这里昼夜温差大,住在菇棚里有利于及时发现情况,林战辉和同事们就住在菇棚里,随时观察。

1998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现福建农林大学)向福建省政府提交了宁夏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报告,习近平专门作出批示,明确提出“菇草是我们省的优势,要‘扬长避短’、‘做自己的特色’”。那些年,彭阳的菇类品种几经变换,从平菇、香菇,到双孢蘑菇、杏鲍菇,菇农收入大幅增加,也逐年提高。

至2003年,彭阳县蘑菇大棚已达1600多座,食用菌年产值达800多万元。

捐款帮助移民,《山海经》真实还原历史

在彭阳县以北300多公里的永宁县闵宁村,菇草栽培蘑菇也同样盛行起来。

西海固是民宁村的“家乡”。1997年4月,习近平首次到西海固调研,对那里的贫困状况感到震惊,下定决心推进定点帮扶。在银川郊区考察时,习近平亲自选定银川西南的玉泉营一带作为移民村落址,并命名为“民宁村”。1997年以来,宁夏实施六次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123万多移民走出大​​山,其中6.6万人迁入民宁村。2001年,民宁村发展为民宁镇。

林占辉团队在彭阳扶贫的同时,也照顾着岷宁村,他们忙碌地奔波于两地之间,脚上沾满了泥巴,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宁夏菇爷爷”。

1999年的一个下午,林占辉遇见了刚从西吉县迁到民宁村的村民刘长富。

“你读过书吗?”

“我有!”

“带头为村民种蘑菇,你敢吗?”

“敢!”

只是简单的几句对话,就改变了刘长富的命运。刘长富从此尊称林占辉为“老师”,林占辉也心照不宣地收了这个宁夏“徒弟”。回想起这段往事,刘长富十分激动。

在林占辉的支持下,刘长富带领村里15户人家建起了15个双孢蘑菇大棚,第一批蘑菇称重后以800元的价格卖给了菇贩。刘长富手捧一沓崭新的50元大钞,感觉自己是在做梦。“几个月前,我连孩子上学的2.5元学费都交不起,向3户人家借钱才凑够。谁能想到,一个蘑菇棚就能轻松赚到800元?谁敢想?”

当年,刘长富的蘑菇棚总共收入7000元,村里种蘑菇最好的一家收入上万元。

但第二年,林占辉发现报名种蘑菇的人并没有增加,原来当地人并没有吃蘑菇的习惯,而且有些菇农种的蘑菇卖得不好,担心规模化种植卖不出去,还以为林占辉的团队是在坑他们。

有一天,林战辉接到同事的电话,说有人扛着扁担来了,林战辉说:“快跑,别被打了!”

后来,当地政府介入协调,打消了菇农的顾虑。林占辉与村干部沟通后,让助手发了一张“公示牌”:工作队包销全部菇量,货款当场付清,不打白条。来电人让他转账3万元,他自掏腰包支付了从菇农手中收购的菇款。同时,他错开福建、宁夏的菇季,种植南方夏季不能种植的双孢蘑菇,不仅利用了6月至10月南方不能种菇的空档,还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采购商。

林占辉回忆,随后几年,种菇农户从200户急剧增加到1000户,当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农户种上蘑菇后收入增加了8倍多。

1999年10月2日,民宁村组织对所种菌草进行测产,亩产鲜草12吨。一位老人编了一句顺口溜:“菌草、菌草、民宁草、幸福草,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2000年,闽宁村一天卖的蘑菇达到60吨,当年销售额就达到1亿元。那几年,科技队回福建过年之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拿钱买来钹鼓,敲锣打鼓,一路送别,比过年时民间表演还要热闹。

后来热播的电视剧《山海经》真实还原了这段历史,而剧中凌逸农教授的原型就是林占晖。

“剧组在拍摄前联系过我,向我拿了一些素材,剧本就是根据这些素材整理出来的,剧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林战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2000年7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科技人员奖励大会,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亲自为林占辉颁发福建省政府颁发的“一等功”荣誉证书。

如今,宁夏菌草食用菌产业已告别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在彭阳县城阳乡长城园,有一座占地300亩的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主产杏鲍菇。园区负责人齐登荣说,2021年,园区产值突破1200万元,为周边近50户农户带来300多万元收入。

在闽宁镇闽宁扶贫产业园,占地92亩的双孢菇工厂化种植项目,一期已种植、销售双孢菇1000余吨,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安置职工65人,月均收入2500至3000元。二期项目建成后,产能和收入将成倍增加,从而带动更多附近村民就业致富。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曾在岷宁镇元隆村光伏农业产业示范园蘑菇温室里驻足,这里的蘑菇温室里就用到了林占辉推广的菇草技术。

总书记看到移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十分欣慰,强调“闽宁合作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一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截至2021年底,宁夏食用菌总产值达1.93亿元,菇农年均增收2万多元,菇草种植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会泽西海固雪灾防疫口碑

彭阳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宁夏南部山区隆德、海原、同心等其他县区干部群众纷纷前来学习真知灼见。

1999年,六盘山菌草技术扶贫培训班在彭阳举办,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218名技术员参加了培训,很快,菌草栽培技术就传遍了整个西海固地区。

2000年春节刚过,林占辉技术团队的8名技术人员从福建来到新集乡的蘑菇大棚。草培菇技术在当地大力推广,但菌种要从遥远的福建运来,成本高昂。这次他们想解决菌种本地化问题,对菇农进行培训,把全套技术留在这里。

蘑菇棚空间有限,他们便在附近的空地上进行室外实验,用汽油桶煮小麦,然后烘干,与石膏混合,装瓶,高温灭菌,接种到木箱中……天空中雪花飘飘,落在技术人员的衣服上、头发上、眉毛上,很快就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

刚刚从暖春般的福建过来,大家还不太适应这里干冷的气候,有的人开始咳嗽,有的人干活时鼻塞,有的人不停地张着嘴巴对着冻僵的小手擤气,保持手指灵活,但却没有人进棚子里去火边取暖。

接种的时候需要坐在小凳子上,半弯腰,把手伸进木箱里,隔着玻璃观察手上菌种的变化,这个过程要一个小时,然后就变成了雪人。

这项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技术员成功地把所有的技术都传授给了菇农,这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让无数当地百姓受益。

那张雪中打疫苗的照片,成为闽宁合作的一座丰碑,镌刻在山峦上,被干部群众铭记,至今仍广为流传。

当时负责与林战辉团队联系的彭阳县科委技术员米占国回忆起这一幕,惊叹不已。

米占国介绍,至2007年,菌草技术已在西海固多个贫困县得到广泛推广,参与生产的农户达1.75万户,建成菇棚1.75万间,年产值近亿元,户均增收5000多元。

“林占辉团队在这里留下的绝对不只是一项扶贫技术!”说到这里,米占国感慨万千。

他认为,林教授团队留下了完整的致富产业链,掌握之后,当地群众将不再受制于任何技术瓶颈,可以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也留下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

“他们传递了党的温暖,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米占国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这段往事,影响和激励了无数人。

火花渐渐在草原蔓延,“草下乘凉”的梦想在边疆实现

在林占辉看来,菇草种植只是农民脱贫致富的过渡性扶贫产业,种植菇草、发展配套产业才是改善生态、实现共同富裕的“利器”。

巨菌草分蘖力强,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青贮巨菌草是旱草季节牛、羊等牲畜的多汁饲料,亩产可达13吨,是青贮玉米亩产的三、四倍。

“宁夏巨型菇草产业发展呈现‘两条腿’的格局。”林战辉说,目前,宁夏巨型菇草种植面积约6000亩,其中一半以刘长富等“散户”为代表,这是“两条腿”格局中的一条“腿”。

在敏宁村,刘长富在发展菌草产业上发挥了带头作用。2003年,林占辉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发展菌草,告别贫困”八个字。刘长富有5亩菌草作为栽培菌种,当年种菇收入3.2万元。从2019年的200亩到今年的807亩,三年时间刘长富的纯收入已超过2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宁南巨菌草在银川、吴忠、中卫等山区及部分地区种植,总面积约3000亩,受益村民270余户,户均年增收近20万元。

目前,闽宁对口援建项目已在宁夏5市15个县(区)实施,蕈草产业已成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要产业,闽宁联合蕈草技术援助被列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

林占辉提到的另一条“腿”,是指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的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

园区负责人、圣草(福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梦文,此前一直在国外做进出口生意。2020年,他回国看望林战辉,听到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我带你去西部,做点比在国外赚钱更有意义的事。”两人西部之行后,闫梦文决定投身菌草产业。

2021年4月,全国首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在平罗县成立,当地政府将其视为助推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目前,园区已投资1.5亿元,建设了科研大楼、菇类栽培车间、粉草车间、养殖基地、冷藏库等,正向菇草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林占辉留下了一支技术队伍,常年在园区提供服务。记者在队员周兴德的带领下,来到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菌草高标准种植项目示范区。

示范区巨菌草长势茂盛,碧绿无边,一望无际,采收后可达6000余吨,每亩直接效益4000元,粉碎后可“以草代木”栽培蘑菇、“以草代粮”喂养牲畜,实现“动物、植物、菌”三元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处处是宝。通过动物养殖、蘑菇种植、肥料利用及还田,每亩效益可增至1万元以上。

“这里的巨草最高能长到5.26米,创下了宁夏蘑菇草种植的最高纪录!”周兴德边走边介绍。受气候、土质等因素影响,巨草的品种优势在宁夏还未充分体现出来。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它可以长到八九米高。

周兴德说,袁隆平院士有一个“稻株下乘凉”的梦,林占辉也有一个“草下乘凉”的梦,他们都怀揣着把优良品种“种”遍天下的梦想,在宁夏已经成为现实。

1997年以来,习近平曾4次视察宁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到宁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绘就了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宏伟蓝图,赋予了宁夏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

2022年6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梁延顺发表题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好未来新篇章》的报告。报告重点提到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提出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肩负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为菌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菌草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机遇。

“技术难度低的交给农户,技术难度高的交给企业,实现共赢。”林占辉希望,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模式能够成为菌草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标杆,进而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幸福草”走出国门,迈向“一带一路”

“我从事菌草研究三十多年,从培育出第一株香菇开始,我的‘菌草梦’归根结底是‘生态梦’。”林占辉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在黄河两岸建成千里生态园,建成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将生态菌产业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该菌草新品种在福建实验室成功培育,正式亮相宁夏脱贫攻坚“战场”,为其造福全国乃至全球人类开辟了道路。

菌草技术已被科技部列为“九五”、“十五”国家重点项目,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优选项目,被地方政府列为扶贫开发项目,成为福建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对口支援宁夏、智力支援新疆、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科技支援西藏等。目前,菌草技术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0多个县。

与此同时,林占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行动也结出了硕果。他带领的团队选育出巨型菌草、绿洲1号等菌草良种,从青海贵德的黄河上游到山东的河口都有分布。他相信,菌草在帮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后,将为世界大江大河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任福建省领导人的习近平就对菌草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自“批示”,多次向社会推广,特别是到非洲、大洋洲的贫困地区大力推广菌草技术。

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了20多年前的一件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接见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马。“我给他介绍了菌草技术,省长很感兴趣。我还送了《山海情》电影里的林占辉去。”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也是菌草技术对外提供、推向世界的首站。林占辉说,2000年,习近平和拉法纳马在福州签署了菌草技术技术援助协议。这开启了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技术对外援助的新篇章。

2018年,这种巨型草创下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每公顷产出853吨鲜草的纪录。从中受益的当地民众把这种草称为“中国草”。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国防部长卡拉尼将女儿的名字改为“荣格”,名字叫“荣考”,并登在报纸上。许多当地人也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荣考”。

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始,菌草技术从南太平洋到非洲,从南亚到拉美,再到联合国舞台,开启了造福人类的征程。菌草技术已经成为与杂交水稻技术并驾齐驱的中国对外援助扶贫“金字招牌”,受到热烈追捧。

201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动项目并在全球推广,截至2021年底,菌草技术已普及到106个国家和地区,培训留学生1.2万名,为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岗位,为促进当地发展和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向菌草对外援助20周年暨支持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强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菌草技术成为惠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处处是绿草。

一颗颗“幸福草”走向全球,一路播撒友谊的种子,帮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减少饥饿、促进就业、保护生态,给世界人民带去来自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幸福、温暖和友谊,用友爱之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话“菌草之父”林占辉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林战辉在开幕式前接受采访。新华社

林占辉,中共二十大代表。他是电视剧《山海经》中凌一农的原型,被誉为“菌草之父”。10月16日,林占辉亮相二十大首期《党代表频道》,讲述闽宁合作“幸福草”的故事。

记者:您在《党代表频道》中提到,菌草是闽宁合作的首创产业,帮助宁夏西海固农民脱贫致富,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闽宁合作进入新阶段,您认为菌草产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林战辉:1996年,我到山东扶贫帮困时,路过黄河,看到黄河已经干涸,当地村民赶着牛羊搬迁,这一幕让我感触很深。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想做点什么,让黄河清澈、宁静。

1997年,我去了实施最小的Ning 技术贫困,同时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在Arid和Sem-Arid的沙漠地区,在2005年,巨大的在Min Ning Town of 1.35 KG ins in ning salia中植入了205 MU。 的黄河海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在福建宁宁合作的新阶段,将支持建立一个繁殖精美品种的基础,并扩大的规模。鼓励种植蘑菇草并发展畜牧业。

记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第20大国会大会的代表,您给这次活动带来了什么建议?

Lin :这次我是一名科学和技术人员。

在农业中,食用和药物真菌的种植已从“使用草”而不是“使用谷物”,而不是“使用草”,而不是工业界的材料的生产,并在1997年的生态学和其他领域的生产中扩展了材料的生产。 GI通过“用草代替木材”,从根本上解决了真菌生产与林业生态学之间的平衡问题,这是蘑菇和森林之间的矛盾。

当黄河很干净时,我希望为建造黄河的千里朱cao生态安全障碍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中国共产党第20国民大会的报告提到共同建立“腰带和道路”,“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促进具有共同未来的人类的社区的建设”等。请与蘑菇草产业共享您的观点。

Lin :行业是一个新的产业,高质量,生态和安全性,它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在土壤侵蚀控制和荒漠化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自199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在106个国家和地区植入了朱cao援助的道路。

我希望能够无所不在地促进世界各地的技术的发展,以“发展朱cao行业并使所有人类受益”,并为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并帮助建立一个为人类提供共同未来的社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