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时,大多人都会匆忙寻找避雨之处,而在水塘、湖泊旁我们经常会发现鸭子等水鸟,丝毫不在意雨水,静静地站在岸边或浮在水面。
此前在某社交媒体平台曾有一段视频引发大家关注,视频中的鸭子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像是静止了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们也展开了各种脑洞:
“鸭子也要军训吗?”
“因为duck不避”
“鸭: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就让你看不见我脸上的挣扎~”
“所以羽绒服不能干洗,要水洗”
......
鸭子非但不找地方躲雨,反倒是如此淡定,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们真的不怕被雨淋成“落汤鸭”吗?其实,这一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实则隐藏着鸭子独特的生理特性和生存智慧。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鸭子为什么不躲雨的问题。
鸭子的羽毛能防水
包括鸭子在内的被称为“游禽”的水鸟,为了适应游泳的生活,它们的羽毛往往是防水的。
比如鸭子,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绿头鸭,它的尾部有一个油脂腺,会分泌特殊的油脂,鸭子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将其涂抹至全身的羽毛上。
羽毛表面被均匀涂抹了这层油脂相当于有了一层薄薄的“隔离霜”,不会和水产生接触,也就不会被水打湿从而能保持干燥,并且紧紧地重叠贴合在一起。
这时雨水落在鸭子的羽毛上,水珠就会顺着羽毛之间的缝隙滑落下去,并不会将羽毛打湿。
鸭绒能保温 雨水不打湿就不会感到冷
在鸭子表层的羽毛之下,还有一层绒毛,我们做羽绒服的时候,填充的“鸭绒”主要就是这些绒毛。
这些绒毛有非常好的保暖性,而且鸭子还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扩张控制羽根,从而调整绒毛的蓬松程度来调节体温,只要雨水不打湿绒毛,它们就不会感觉冷。
同时,很多水鸟在育雏期,雏鸟没有长出羽毛的时候,缺乏保温能力,绒毛很容易被雨水打湿导致失温死亡。这时雏鸟往往会钻到亲鸟的羽毛中以得到亲鸟的庇护。
比如天鹅的雏鸟会钻到亲鸟的背上,还有一些水鸟会躲在亲鸟的翅膀下或钻到亲鸟腹部的羽毛中,这时往往雏鸟的腿会露在外面。
我们这时看到的就像是一只鸟长了好多条腿,也算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
鸭子在雨中静止 更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
同时,在雨中保持静止,也有助于鸭子减少体力消耗、保存体力。
对于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来讲,它们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儿除了繁殖,可能就是觅食了。
我们平时看到的鸭子,可能除了在吃东西,就是休息了。
它们只要有机会就要先填饱肚子,如果吃饱了再也吃不下,就找个地方休息节省体力,所有非必要的活动都尽量停止。
降雨可能对鸭子的觅食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
雨水可能会冲刷掉水面的食物,使食物变得难以寻找。
鸭子可能消耗的体力很大,但是找到的食物却不多,导致投入和产出比严重失衡,那这时候反倒“躺平”休息一下保存体力是个好主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减少体力消耗。
这种保存体力的策略对于鸭子来说是有利的,尤其是在食物稀缺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
避免受伤和其他潜在风险
另外,降雨往往会伴随着大风、闪电、雷鸣等气象现象,绝大多数水鸟并不擅长在陆地上行走,这时候如果选择移动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很可能被风吹倒,导致受伤。
而在水中,大风可能会引起比较大的波浪,对于水鸟来讲同样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闪电与雷鸣也会让水鸟的视觉、听觉造成影响,导致短时的失明或失聪,这个时候乱跑也容易撞伤或摔伤,群居的水鸟还有可能发生踩踏现象,这时不如站着不动或找个相对平静的水面休息一会儿。
当然了,以上说的这些情况,往往是小雨或中雨时鸭子等水鸟应对的一种方法,但如果遇到了大雨或暴雨等极端天气,水鸟也会寻找有遮挡的隐蔽处躲藏,就算是羽毛防水,遇到大暴雨的情况也是无济于事,如果被淋湿就很可能在短时间失温导致死亡。
这时水鸟会飞到大树上、石头的缝隙中或者岩洞里避雨,等雨过天晴之后再出来活动。
所以,我们看到的鸭子站在雨中并不是不怕湿身,其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比如鸭子的身体结构、行为习惯与自然环境、气候气象的关系。
动物的行为是它们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使它们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能够让自身在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繁衍。
对于我们来说,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以及对动物行为学的深入学习,才能了解到它们行为背后的意义,同时对于这些现象的探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能激发我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