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四川巴中恩阳区柳林镇:“三区同建”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8 10:13:52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地处巴中西南部,距巴城32公里,距恩阳13公里,成巴高速、G244国道纵穿南北,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57个村(居)民小组、50416人,有耕地面积24106亩,林地面积32237亩。柳林镇紧紧围绕“三抓三建”全面推动乡村建设,紧扣区委“开放引领、产业强区、营城聚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围绕“一核两环四带多园”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园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打造农旅融合观光景区,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镇和卫生乡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安全社区、生态乡镇和乡村振兴先进镇等称号。

抓粮油产业发展,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农业园区化,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

紧盯粮油产业发展,建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子,解决群众致富增收途径,按照“农业园区化”要求,着力在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中寻求动态平衡,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在柳林镇海山村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新路子。采取“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模式,通过建设示范区、核心区、辐射区的方式,建设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2000亩,辐射带动全镇发展优质粮油2.5万亩。坚持“五化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5500亩,建耕作道8.12公里、溪沟生态保护工程2.4公里,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处、育苗基地1处、新置大型农机具5台,实现机播机收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园区1个、争创优质粮油产业园3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园区6个、优质果蔬产业园3个,举办恩阳区首届田园艺术节,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益、处处见效益。

紧盯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围绕优质粮油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整合全镇21个村(社区)集体合作社资源,成立新型专业合作社23个,涵盖辖区农户1.5万余户。同时采用“市场主体+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引进市场主体6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0余户,围绕川粮、川菜、川药等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127”、“528”等利益分红模式,解决辖区群众就近就业2178人,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户户有就近务工收入、人人有利益分红,为群众致富增收奠定扎实基础。

紧盯产业链建设,实现产销一体化。依托柳林工业园的烘储、加工中心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发挥辖区种植粮油、大豆、玉米、优质果蔬等优势,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实现了从“种植—销售”到“种植—加工—销售”的转变,打造“海山大米”“罐子沟藕粉”“天果魔芋”“唐家梁牛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实现群众吃穿不愁、生活富足。

抓农旅融合发展,建生态宜居旅游景区,探索乡村旅游路子,实现环境优美和村落宜游

围绕园区配套,打造农旅融合新亮点。紧扣生态宜居宜游的目标,实现园区景区化,进一步补齐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短板,环绕优质粮油产业园区建设,新建道路3.634公里,拓宽道路6.08公里,建设观景台2个,停车场1处,加宽桥梁2处,新建旅游公厕3处。突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挖掘耕读文化、山水田园湖等资源,推动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理念,成功举办恩阳区“田园恩阳·海山情园”首届油菜花节,依托稻谷、农民丰收节等旅游活动,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配套设施,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围绕环境治理,营造农村旅游新圈子。全镇围绕生活污水治理、风貌塑造、巴山民宿,实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8处、三格式化粪池2100余户、污水管网治理3公里、垃圾分类设备20余套,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宽阔的道路连通每家每户,草坪、鲜花、绿树、土墙瓦屋顶农房、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海山村、罐子沟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乡村旅游胜地、授予巴山民宿1处、生态农家乐15余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实现有玩有吃有游有住,拓宽乡村旅游圈子。

围绕旅游资源,打造农旅融合新名片。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乡村资源潜力,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并以旅游景区为依托,立足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海山情园、桅杆垭石窟、铜城寨古村落、罐子沟山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及路线,利用“恩阳发布”“恩阳文旅”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图像为主,以唯美视角效应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推行“直播+旅游”,让景区讲解员、名特产品生产者、民宿经营者和当地网红等成为“主播”,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吸引游客从“线上关注”到“线下出行”,树立农旅融合新名片。

抓乡风文明治理,建和谐便民社区,推动乡村治理进程,实现村落宜居和人才汇聚

突出思想引领,夯实治理基础。聚焦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突出思想引领,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创新,凝聚向善向上力量,完善基层民主、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自治建设,以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公路管护、河道整治、农村“四乱”整治、面源污染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乡村市场秩序整治、庭院环境整治“十大行动”为重点,以贤传德、以善修德,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新模式,确保基层治理关系更加协调、秩序更加规范、风尚更加文明,为推动“平安柳林”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突出四风引领,夯实思想基础。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强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全面打造“五好”党支部,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推动传统居民点向农村新型社区转型,制定村规民约,开办“农民夜校”,深化“感恩善良、自强自立”主题教育,引导村民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共建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评选表彰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20余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全镇省级卫生村12个、区级四好村11个、区级信用村11个、区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村11个、国家卫生乡镇1个。

突出文化引领,夯实人才基础。鼓励文化爱好者参与基层治理,派出舞蹈爱好者,参与群众的业余生活指导;鼓励群众到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学习休闲,不定期的开展“坝坝舞”比赛等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全镇通过人才回引、专题培训、激励补助等措施,留住年轻有为、肯干事创业、有农村工作激情的大专以上文化人才16人、回引有一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3人、培育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家庭农场主55人、开展人才专题培训班3次、农业基层知识专题培训10余次、选派5名支部书记参加省、市级能力提升培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任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