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秉承学院“成都服务、服务成都”的办学定位,坚持为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008年,学院在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内建成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软件大楼,并先后与高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人社局、团市委等在大楼内建成“成职融创产教园”(产业园)和“成都创业学院”(创业园)。2015年,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学院以“产教园+创业园”一体化培养“会开发 、精设计、善创新、能创业”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两个园区在物理空间、资源共享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双园一体”平台,不断优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双园一体”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成职方案”。
一、共建贯通——创新构建基于“双园一体”的“双链衔接、三层递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面向产业链,对接教育链,软件技术专业在综合考量产业及市场需求、专创课程衔接、学生需求和“双园”资源等多重要素的基础上,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园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充分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将双创意识、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培养贯通每门课程。
依据市场“真需求”,引入企业“真项目”,以项目化、模块化方式改造传统专业课程,构建了以软件开发创新课程、软件设计创意课程和智能融创创业课程为重点的“双链衔接、三层递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同时,引入典型双创案例、仿真项目和实战项目,校企共同开发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资源,以“课堂项目实训、企业接单实践、自主双创实战”的进阶式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
二、跨界赋能——创新构建基于“双园一体”的多元化、高水平专创融合师资团队
通过激励政策和经费“双倾斜”,激发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参与“双园一体”人才培养的内驱力,整合与开发“双园”内政、行、企、校人力资源,组建了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创业导师、风险投资人及知名校友等跨界组合的专创融合专家智库和双创导师人才库。
依托“双园一体”平台的资源优势,拓宽培训渠道,开展双创教育培训,加强专业教师的双创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带领年轻教师开展双创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双创竞赛和开展项目研发;鼓励中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参与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承接企业和政府委托课题等,提升教师的双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三、整合互动——创新构建基于“双园一体”的 “三区一平台一空间一中心”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载体
“双园一体”共建双创教育区、双创孵化区、成长型企业区、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在双创教育区建设以“项目工作室+企业课堂”为主体的专创融合教育第一课堂,鼓励、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并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训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其创新创业能力。
在双创孵化区建设以“双创工坊+创业街”为主体的专创融合教育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课外双创实践活动,打通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功能壁垒,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众创空间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专创融合教育第三课堂,鼓励学生依托企业资源,将创新项目转化为学术论文、专利和创业项目,并对有市场基础的项目给予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
通过打造园区创新创业景观,营造“产教融合、双创贯通”的文化氛围,塑造双创校园文化名片。
四、多元全程——创新构建“双园一体”的多主体、全过程、项目化专创融合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根据“双园一体”一二三课堂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能力指标点集群,构建包含学分置换、双创大赛、专业竞赛、项目研发和双创团队建设等全过程的考评标准链,建立由“双园”内专家、企业高管、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多主体考评小组,实施系统化对标考核与评价。
加强从专创融合教学到学生创业实战的过程性考评,重点考核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能力达成度。注重双创项目的考核评价,使学生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启迪思维,获得成就感。
结合教学诊改的实施,构建并运行“8字螺旋”,对人才培养过程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
五、创新质变——创新构建专创融合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平台和新方法
软件技术专业通过5年的改革实践,形成了一套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创新方法为路径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软件技术专业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业,成职融创产教园被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成都创业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全国100家特色众创空间。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6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20项,累计申报专利500余项,毕业生创业率最高达6.17%。该模式在校内25个专业推广应用,国内数百所高职院校来校参观学习教育教学经验,人才培养成果被央视、新华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形成了广泛影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杨莉 万敬 涂智 简显睿 孟奕峰 张明)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