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步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西侧的滨江大道中间与北侧绿地延续地段时,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带有艺术造型的人行铺地、雕塑、座椅、树池、花坛,它们自然流畅的线条,一眼望去似水流动。这座由中国二十冶空港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项目承建的3D打印绿地花园,正带你走在探索城市未来建筑工程的路上,体验科技与自然的精彩碰撞,感受城市环境建设新模式,领略城市亮丽新风景。
这是一座以“数字”领航的城市建筑。中国二十冶空港一期项目与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合作,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了一座总面积为5523.3平方米,绿地面积4855.6平方米,绿化率88%的3D打印景观广场。该广场完美运用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建模,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将研发的混凝土材料通过机械臂传输打印出来,最终把模拟图形变成现实产品的新示范,其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机械自动化等特点,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在市政工程建设上的实际运用。
公园里随处可见运用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新技术出品的各种景观,而这些景观在用于观赏的同时也可以用作座位、种植和走道,它们在迷人、优雅和未来主义的外观下兼具实用性。不得不说,“数字化”建模给到各类景观以更大胆的设计,一比一的打印技术得以呈现出流动的线条和美丽的形状。
这是一座将“绿色”诠释的生态公园。3D打印公园展示区运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设施工现场直接完成人行铺地、雕塑、座椅、树池、花坛、挡土墙的打印建造,快速成型、精准建设。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具有建筑造价低、效率高、周期短、节省人工、绿色环保等优势。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上看,不仅为宝安的绿色空间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不产生废料的同时大量的使用回收的材料,其中包含机器形状的废沙粒,另外在3D打印混凝土的过程中不需要模板,不造成膜具的浪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此外,在混凝土原料上近50%的沙子可以在当地就近采购,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运输成本和与运输相关的碳排放。
这是一座把“焦点”聚集的绿地花园。在智造这座绿地公园前期,为了使其达到最佳效果,中国二十冶、中冶赛迪为联合体充分发挥多年的施工和设计经验优势,根据清华3D打印团队提出打印工艺布置及其安装步序要求,依据现状工地遴选的位置,结合项目进度总体要求和施工计划及步序倒推出图计划;并对比3D打印与常规砼适用关联规范规程,结合地处临海台风暴雨区,尽量减少高耸大悬挑大曲弧打印构件;地处海洋腐蚀环境,提出打印砼耐久性;夏季干燥暴晒,对打印砼细密度、和易性、高强快硬、热控温度区段、裂缝控制、透水性等;色彩调制与控制和连续一致性、凹凸雕与镂空应用、纹理表现与积灰和清洗、高亮抛光与触感等建议经各方洽商取舍,使3D打印混凝土的高科技新技术,能够在实际工程建设上得以应用,并顺利精准推进。
这不仅仅是小小的工程,也是创新科技的代表佳作之一,是在传统建筑施工领域的新尝试,是探索未来建筑的新路子。3D打印公园工程伊始就受到了多方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第一现场频道、宝安电视台、宝安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将镜头聚焦于此,先后进行了深度的采访和报道。
现在,这座中国二十冶承建的高科技水平的3D打印公园已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在人们的视线中铺开,人们走在坐在流水般线条勾勒出的座椅和蜿蜒伸展的道路上,目之所及皆为绿意,所到之处全为风景。它是一个全新艺术、科学与自然相结合形式的新景观,它是吸引目光无数、兼具数字化、绿色生态与高科技的城市建筑,它将成为宝安区新科技领域的一张新名片。(吴灰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