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全国人民热切期待、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如期召开,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顺利闭幕!
两会期间,“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各代表委员思想碰撞、深度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外媒看中国“双碳”承诺背后的务实行动和巨大成效的重要窗口。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接连着“双碳”一词似巨浪席卷中国,更是入选“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品牌十大热词等等。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而此次“碳达峰、碳中和”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呈现再一次宣誓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决心”,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引发社会各行各业的强烈讨论,更是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着眼个人、企业与国家实际形势,探索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生产方式,共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建筑行业一直被定义为碳排放的大户,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筑行业不断探索和攻克的重要课题。《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33亿吨标准煤,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49.97%。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重要一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发展,需转变施工建造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作为建筑企业,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空港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项目,自工程开始,充分发挥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从设计到施工,本着“还给城市绿色,打造环保工程”的理念和意识,将绿色施工作为建筑施工实施标准,地下综合管廊采用叠合板预制管廊和滑动模板施工方法。
其中,展览大道60米段地下综合管廊采用了滑动模板的施工方法,开创性地应用自主研发的管廊滑动模板技术,该施工方法外模通过附墙导轨移动,内模通过自带的移动滑轮实现整体移动,模板移动取代了模板拆除,使模板重复使用率高,达到了降低板材损耗目的;另外,桥和路采用叠合板预制管廊,拼装过程中无需模板支撑,可通过叠合板材代替传统木模,利用预制管廊自身加固支撑系统代替传统钢管脚手架搭设,还由混凝土预制板充当“模板”,相对于现浇管廊省去了模板安装工作,平均24m标准段预制管廊施工仅需7-10d完成,而现浇结构由于工序繁琐往往需要15-20d,大大缩短了工期;并且不产生建筑垃圾、噪音和粉尘,钢筋含量仅为现浇管廊的50%,节能减排效果好,据统计大约节约12450度电,相当于减少12450千克碳排放量,真正达到了低碳建造的目的。
中国二十冶将持续打造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上的模式变革,应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使用绿色建材产品,继续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从而切实降低建筑能源损耗、节约施工工序、提高组件回收利用率,促进企业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中国二十冶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奋力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答卷,在坚持生态优先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努力成为碳达峰行动的贡献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央企应有的贡献。(中国二十冶 江梦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