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又称“天眼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DZI),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
天然天珠,九眼石页岩,属于沉积岩之一种,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和水晶体矿,磁波大于普通的玉石,是一种稀有宝石。相传天珠原属于“天神”的宝物,因为出现了缺陷,被贬降到人间,后被藏族发现,所以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之石”。
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 / 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天珠的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黄色,含炭质则呈灰黑色。
折光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硬度为莫氏7至8.5,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
材质不一样价格不一,几元到几十万的都有
西藏天珠分象雄古天珠和吐蕃时期的老天珠二大类。前者象雄文化苯教历史的天珠材质多为受陨石冲击形成的岗底斯山多石种复合型材料为基础的准宝石(硬度≥8.5级)的古天珠。
其图腾内容的丰富多彩,其制作工艺的特殊(蝕花法),天珠的体形较吐蕃时期的长和大多呈手工打磨的痕迹多边形,外表氧化层已成皮壳状(硬包浆)包復使图腾线条隐没于皮壳下层。
我们通过50倍以上的放大境可以观察到其五颜六沁的美丽古沁和皮壳玻化的折射光。
而吐蕃时期的天珠由于象雄时期的准宝石材质开採殆尽及去苯教历史的边缘化,天珠的蝕花工艺失传,但为了满足权贵阶层及寺院的需要就采用岗底斯山的高山玛瑙和玉髓为材质,工艺改用镶蝕法而制作了一批以黑白二色为主色调的老天珠。
老天珠的特点首先是高寒玛瑙材质和少量的蛇纹石材质的,其摩氐硬度在8以下,有少数的千年以上的(唐代)天珠有硬包浆但皮壳的折射光达不到玻化效果而呈瓷化光度润滑。其内沁比较简单为细砂形红,黑二色,极少逞多色种内沁。
年代近一点的其外表收缩纹(风化纹)还尚未退尽俗称鱼鳞纹,月牙纹,马蹄纹,牛毛纹等都能证明其年代及制作工艺的特征,只能划为吐蕃老天珠范畴,达不到象雄天降石古天珠的年代。供藏友们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