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中微子真的能穿透任何物体吗?

发布时间:2022-08-21 05:14:31

“中微子”的穿透力确实强的吓人,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但并不是说它就不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只是发生的概率极其低而已。那为什么它的穿透力特别强呢?

中微子这事其实应该从β衰变聊起,那啥是β衰变呢?其实指的是原子核内的中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发生衰变,成为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还有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当然,最早科学家可都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的设备其实没有那么灵敏,导致他们一直没找到中微子。然后,他们把反应前后的能量和动量一算,他们就无语了,除了电荷守恒了,能量和动量咋还不守恒呢?

这简直要颠覆物理学的铁律“守恒律”,所以当时其实困扰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甚至连一位超神级别的物理学家都栽了跟头,这就是尼尔斯·波尔。他就提出,可能在微观世界“能量守恒定律”是不成立的,试图要用这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不过,还是有明白事的人,他就是号称“上帝之鞭”的泡利,这个人怼起科学家来眼睛都不眨的,连爱因斯坦每次上台演讲都要瞅一眼泡利来没来。他就在一次大会上提出。

大家一定要相信在微观世界里,能量守恒定律同样是成立的。β衰变的过程中,应该是存在一种小质量的中心粒子,只是我们没有检测到,它带走了亏损的能量。

可能你要纳闷了,不是缺失了能量么?为啥泡利提的是质量。实际上,这和很多人的误区有关,许多人常常认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适用于核物理,讲的是“质量转化为能量”的事情。

实际上,质能方程的适用面特别广;而且质能方程也可以叫做质能等价,其实说的是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它们其实是一个东西的两个面,而不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在微观世界中,为了方便实验,科学家会把粒子的质量和能量都等价于能量来进行计算。尤其是在高能加速器进行粒子对撞时,探测的就是能量。

科学家就是把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等价和量子力学结合到一起得出了量子场论,提出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

我们再回到正题,实际上泡利的坚持是对的,后来费米把他提出的这个粒子命名为中微子。

中微子为什么穿透性那么强当然光是命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得找到才行。可中微子其实一点都不好找。有这么几点原因:

质量很小:根据理论计算,中微子的质量非常非常小,小到接近于0,科学家计算发现,中微子的质量上限也就只有电子质量的百分位之一而已。由于静止质量极其小,导致它的速度可以非常接近于光速。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微子是电中性的,也就是不带电荷的。这就导致它其实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有啥用呢?观测利用的是电磁相互作用:而我们观测一个物体,本质上利用的就是电磁相互作用,具体的过程和人看东西是一个道理,远方的物体发出电磁波,然后被我们接收到。最常见的其实就是光,我们接收光的过程,其实就是利用的电磁相互作用,所以,其实光子是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这也是为什么,你拿东西一档,光就没了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光子的穿透力远不如中微子的原因。

我们说了造成中微子穿透力特别强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具体体现出来的效果。我们可以来看三个数据:

我们的身体每秒钟会有10万亿个中微子穿过,而我们根本毫不知情。中微子在宇宙中走过1亿光年的路径,才有50%的概率和该路径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太阳核心核聚变,每产生3个光子都会伴随着2个中微子的产生,光子从核心到达太阳表面,平均需要14万年的时间,这是因为太阳是等离子体,光子会受到各种阻碍,跌跌撞撞地出来;而中微子可以无视一切,直接传出来,几秒钟就穿出来了。

所以,基于上面的描述,我们并不能说中微子并不和任何物质反应,只是反应的概率极其低,导致它的穿透力特别特别强。

中微子也是参与反应的中微子通常通过弱相互作用发生反应,科学家观测中微子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特点。它会和水中的氢原子核(也就是质子)发生反应,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微子探测器总是装的满满的纯水,比如:日本神冈中微子探测器,就是地下矿井中装了5万吨的纯水。

除了会参与弱相互作用之外,中微子还会变身,早期科学家在观测太阳中产生的中微子时,观测到的中微子数量一直就只有理论值的1/3,这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很长很长的时间。直到2001年,科学家才发现,中微子实际上是有3种,这也就算了,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它们还会相互转化,这也被叫做中微子振荡。

正是基于中微子这些奇怪的特性,人们也管中微子叫做:幽灵粒子。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中微子之所以穿透力强,是因为质量很小,速度快,电中性,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而观测需要利用电磁相互作用。但它也并不是完全不参与反应,它还是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只是概率极其低。所以说,它能穿越任何物体并不十分准确。除此之外,中微子一共存在三种,它们之间还会相互转化,也被叫做中微子振荡。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菌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微子确实是宇宙中的隐身侠,可以穿透大部分天体,但是碰到黑洞照样被吸引。

中微子的来历

神奇的中微子,它的发现也是很偶然的,上世纪初科学家玻尔等人研究β衰变,发现部分能量不知去向,玻尔甚至怀疑在β衰变中能量并不守恒。

但物理届的毒舌,号称上帝之鞭的泡利对玻尔的想法进行的抨击,他提出一个假设,在β衰变中应该有一种新的粒子释放出来,带走了部分能量,但这种粒子以当时的技术很难检测。

后来,费米将这种微小的中性粒子命名为“中微子”,直到1956年,人们才大海捞针一样观测到了中微子,从而确认这个隐身粒子的存在。

中微子的探测

目前最有名的中微子探测器,就是日本的超级神冈探测器。东京大学在在千米深的矿井里建造成一个大型中微子探测器,采用5万吨高纯水做介质,容器的内壁上安装了11200个光电探测器,用来检测中微子在在5万吨水中经过时产生的切连科夫辐射。自投入以来,已经给日本产生了数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中微子的穿透性

中微子确实具有超强的穿透力,由于它尺寸很小,又不带电,与其他基本粒子只有极其微弱的弱相互作用,中微子就拥有了极其强大的穿透力,成为宇宙中的隐形人,地球对它来说也算是透明的。

但一物降一物,中微子有非常小的质量,这就让它难以逃脱黑洞的吸引,可以想象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洞奇点,中微子想穿越过去,也是无能无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