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唯物主义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发布时间:2022-08-10 05:52:29

即非一元论,更非二元论!!

中华文明中的一元论为《炁一元论》,即,炁聚而生,炁散而亡。

二元论为《阴阳二元论》,即阳自阴来,又阴自阳起!!白话说,就是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哲学,其重点在于想象力。科学的重点,在于验证的方法。

虽然科学也很看重想象力,但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充实的知识,才能挖掘想象力。没有知识,就没有好的想象力。脱离了知识的想象力,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看待宇宙,如何看待宇宙,必须要使用一些工具比如,数学、射电望远镜。这些工具都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通过科学的手段,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而且,科学从来不妄想自己能够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找到所谓的本质。很多人都猜想宇宙的本质是什么,认为找到了本质就是找到了一种真理。但是,科学根本就不追求真理。换句话说,科学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宇宙的本质。

因为,在科学的概念里面,我今天所谓了解到的本质,在明天也许就会被否认掉。可以说,科学永远在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永远在追求更可靠的知识。

而哲学家有一种过分热情洋溢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用简单的思维和推演,加上一点简单的语言描述,就可以构造出一个宇宙的本质出来。其实,这实在是由于他们缺乏知识,所以产生了幻觉。如果是亚里士多德时代有此想法,那并不可笑,而如果是17世纪之后还抱有这种观念,则显得自吹自擂。哲学发展了几千年,却没有想象出万有引力,更遑论相对论、量子力学。

哲学不可能找到宇宙的本质。而科学不承认也不追求找到宇宙的本质。至于艺术家们,他们能不能在不经意间接近宇宙的本质呢?

我个人认为,艺术家自己快乐就好。反正也用不着验证,花不了几毛钱。

这样说有点为难哲学和科学了,因为你想让哲学和科学直接去解释宇宙是什么,而艺术和想象只是去接近就行了。

而明明直接解释本质,比接近本质要难得多啊。所以这样说是不是对哲学和科学很无理啊?

其实想象、哲学、科学、艺术之间有脱不开的关系,都是探知世界的工具,互为支撑。

想象只是一切的开始。想象是虚幻飘渺的,但同时也是最强大的。

强大来自于它的不受限。想象力,是人类开创所有学科的根基。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哲学、科学、艺术……以及其他一大堆的学科。

但想象的虚幻飘渺,只能让人雾里看花,看不真切。

想象力构建人类对世界最早的认知,建立笼统的感知,塑造了世界模型最早的泥胎。有了这泥胎才有了其他学科一起来雕刻世界真实模样的可能。

世界各地的各种神话故事都是想象力的伟大创作。想象力不仅创造神灵,也可化作其他学科的养料,孕育不同解读世界的知识体系。

哲学让人学会反思。哲学是对想象力构建起来的世界的反思,将纷繁复杂的抽象感知分类,形成概念。

哲学像一把刀,把想象力捏出的泥胎刻画上具体的棱角。

什么是水?什么是火?什么是气?……哲学开始给世界万物有序归类,精心刻画。在世界的模型上有了头、手、脚……的粗略线条。

可以说,哲学让人类有了真正地思想武器,去探知世界。

哲学比任何学科更早隐隐觉察世界的真实模样。

早在公元前340年,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天》中,就提出了地球是圆的观点。

他的证据有两个:

一是,月食是地球运行到日月之间时出现的,地球的影子投在了月亮上才出现了月食,而这影子总是园的,所以地球只可能是球形的。

二是,旅行中的希腊人发现,在北方看见的北极星会比在南方看见时略高。这种错位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推测出来地球是球形的,但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的“地心说”,统治了人类近2000年。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揭示了世界的客观存在,然而笛卡尔的“我思”又加强了世界的主观色彩。

世界为何?从哲学开始才是真正的思索。

分科而学,更细腻地感知世界。科学是哲学孕育的探知世界的接班者,19世纪后的哲学,逐渐被科学所取代。

世界模型的泥胎在哲学的刻画下,已脱胎成形,需要地是更深度细微的雕琢。

我们对世界不再局限于定性的描述,而需要定量的分析。科学孕育而生,带来了人类思维层次的跃迁。

科学细腻严谨的笔触,为这具成形的泥塑带来了纹路与肌理,一切真实的细节都是科学所要刻画的。

科学严谨得像一位最懒的匠人,一笔或许就是百年时间。

1687年,牛顿为世界模型刻画了“力”,为世界带来了最为纤细不可察的美感,建立了世界与人与万物的羁绊;1915年爱因斯坦把这份羁绊转化为了柔顺的“时空”,广义相对论将世界模型打磨得如丝般顺滑,犹如美人之肌,娇艳欲滴。

而整个20世纪,一大帮科学巨匠们,却拉起“量子力学”的大军兵临城下,将爱因斯坦幽禁在了孤高的宇宙宫殿之内,硬生生将世界模型的美肌切割成了无数的“基础粒子”。

自此,世界模型成为了一具最神秘莫测的现代艺术品,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我们生怕它会碎裂一地,但它却依然完整如玉。

艺术滋润内心。艺术,是世界这具泥塑上最后的色彩与情感。

世界是客观的,但我们认知的世界最终是主观的,就像唯心的艺术。

艺术不探寻对错,没有非黑即白,无论以各种形成出现,它唯一的载体是情感与情绪。

就像文章的“借景抒情”一样,艺术实际是“借情抒己“。艺术最后只能回归自我,艺术描绘的世界,最后其实是自己。

以艺术雕塑世界的模样,那模样最后就变成了创作者。你认为它接近世界本质,实际只是接近你自己而已。

欣赏艺术,其实是欣赏别人的世界。因为与自己不同所以才迷人。

美好的艺术点燃想象,

如果,你认为想象与艺术让你接近世界的本质,那一定只是你心中的世界而已。

人类来源于星辰,而后去探知宇宙,本就是一种互动关系。

耶鲁大学的学生作品skI by Maya Boateng

当一个小世界探寻完毕,我们就会面临一个更大的世界,开启新一轮的探知。宇宙无限大的目的就在于此,永远不会让智慧生灵,丧失探知的欲望。

其实不管是哲学、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想象力探知世界的万千法身。对更大的世界保有想象,才会有更加辉煌的哲学、科学、艺术……亦或未来的星际学。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类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