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社论:金融科研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国家高新区示范引领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20 04:40:21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日前,科技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73家,较2012年增加84家,为创新发展贡献了“高新力量”。

“贡献”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但高速、高效、高智体现了其基本特征。从高速上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增长1.8倍。从高效上说,2021年,国家高新区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GDP。从高智上说,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年底可达40万家。截至7月31日,今年科创板上市企业新增64家,累计达到442家。

正如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所说,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近期,国务院相继批复建设长春、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阳、克拉玛依、遵义、滁州4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到“十四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20家左右,实现东部大部分地级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级市基本覆盖。

国家对高新区寄予厚望,其示范引领任务更重。要承担起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力争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等责任。

首先,国家高新区要充分发挥科研资源集中的优势,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创新突破。

目前,国家高新区聚集了8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此带来的是科研人才的聚集。这种科研创新高地效应催生了很多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在量子信息、高速铁路、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5G通信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参与蛟龙号研制、神舟十四号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国家高新区以后还有更多的突破空间,目标要瞄准我国现在在高新技术领域存在的短板,也就是“卡脖子”领域,比如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无论对高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专门科研机构,还是对高新区的重点企业来说,找准方向、奋力突破都十分重要。

其二,要更加充分调动各方面科研创新投入的积极性,让同频共振效应产生出更多的实际成果。

除了国家的持续投入,企业投入成为重要基础。数据表明,十年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3.7倍,2021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48.2%;国家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增长了6.4倍,从2012年的不足2万家,增至11.5万家。这么高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这么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一定可以焕发出更大活力。

其三,要实现科研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在这个方面,金融、科研、产业深度融合是一个完整体系链条。没有金融的支持,科研创新就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除了基础研究等之外,科研部门产出的成果如果没有市场价值也就会被束之高阁、成为废纸;没有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上述两个方面也就缺少了重要基础。

今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向支持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并首次单列预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来自科技部上述新闻发布会的信息表明,现在,国家高新区集聚了9469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6759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是我国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这些都是金融科研产业深度融合的体现,也是国家高新区继续贡献“高新力量”的途径。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